1 概述
油底殼在柴油機運行中除了起到機油散熱的作用外,最主要是儲存潤滑油和密封整個機體的作用。柴油機工作時,油底殼在整機影響下會產生復雜的振動,是噪聲的重要來源之一,其輻射噪聲占總輻射噪聲的25%左右。因此,降低油底殼的振動和噪聲是降低內燃機輻射噪聲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提高結構剛度是改善結構振動性能的有效措施,通過對結構的固有頻率進行控制和調整,避免與外界激振力頻率相等或相近,從而有效地降低結構的動力響應。在工程設計中,往往出現難以對多階固有頻率同時做出合適調整的難題。據此,本文基于美國澳汰爾公司的HyperWorks軟件,建立以四面體單元為基本單元的油底殼有限元分析模型,提出了優(yōu)化頻率的動力學設計要求,對前幾階低階自由模態(tài)的固有頻率進行控制和調整。通過分析油底殼前5 階固有頻率及振型,利用Optistruct 模塊對油底殼進行了移頻和減重的多目標拓撲優(yōu)化設計。
2 HyperWorks軟件及變密度拓撲優(yōu)化法簡介
HyperWorks 軟件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有限元結構分析與優(yōu)化軟件,提供了優(yōu)秀的前處理工具Hyper Mesh、用于實現結構優(yōu)化設計的Optistruct技術以及全面而通用的CAE 后處理環(huán)境HyperView,集成了設計與分析所需的各種工具,在汽車、航空航天、重裝備、國防以及石油天然氣等行業(yè)得到了廣泛使用。
結構拓撲優(yōu)化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在給定的設計區(qū)域內尋求材料的最優(yōu)分布問題。在優(yōu)化過程中,給定的設計區(qū)域一般保持不變,而微結構的孔洞大小可以變化,如某一部分區(qū)域的微結構全部為孔洞,則這部分區(qū)域便被從設計區(qū)域上“移走”,從而形成一個大孔洞曰反之,如部分區(qū)域上微結構孔洞全部消失,則這部分區(qū)域上便組成“實在結構”。這樣初始設計均勻分布在設計區(qū)域上的材料便重新分布,形成新的結構形式,得到結構在一定條件下的最優(yōu)拓撲。通常使用的拓撲優(yōu)化算法有均質法和變密度法,本文采用變密度法。
變密度拓撲優(yōu)化法是在設計區(qū)域設計了密度可變的虛擬材料,以單元的相對密度籽作為設計變量,籽的取值在0~1 之間。以ρ= 0表示該處是空洞,不需要填充材料:ρ= 1表示該處是實體,需要保留材料。優(yōu)化中出現的介于0和1中間密度材料,通過懲罰因子進行處理,盡量縮小其區(qū)域范圍,在最終的優(yōu)化結果中,設置相對密度的一個閾值,在密度值小于閾值處顯示為無材料區(qū)域,而密度值大于或者等于閾值的區(qū)域顯示為有材料區(qū)域。
3 油底殼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模態(tài)分析
基于HyperWorks 的有限元模型建立流程如圖1所示。
圖1 HyperWorks有限元分析流程
3.1 油底殼模型的導入、網格劃分及質量檢查
本文所研究的是一臺90°夾角V8車用柴油機,四沖程,增壓中冷,額定轉速為2400r/min,缸徑和行程分別為130mm和145mm。采用I-DEAS軟件對該柴油機的油底殼建立幾何模型,利用I-DEAS和HyperWorks軟件間的接口,將油底殼幾何模型導入。由于模型中圓孔、倒圓角的存在會影響網格劃分質量,故對模型進行了合理的簡化。利用HyperWorks中幾何清理功能,將導入模型中存在的自由邊、重復面(邊)、缺面等錯誤進行修改和清理。油底殼的幾何模型如圖2所示。
圖2 油底殼幾何模型圖
采用單元尺寸1~5mm的四面體單元對集合模型進行網格自動劃分,對模型細小處及突變面使用網格加密和單元過度功能,網格劃分結果得到270438個單元。對于油底殼的有限元模型中質量差的單元,使用HyperWorks中網格質量檢查功能,對所有單元的長寬比、塌陷值、雅可比值等特征進行檢查,不合格單元予以修正。油底殼有限元模型如圖3所示。
圖3 油底殼有限元模型
3.2 油底殼約束模態(tài)分析
由于油底殼與柴油機機體之間采用螺栓連接,故在模態(tài)分析中,在油底殼上端與機體連接處施加全自由度約束,利用Optistruct對油底殼的有限元模型進行約束模態(tài)計算,得到油底殼前5 階固有頻率淵注院由于對油底殼約束進行了簡化處理,即采用全自由度約束,而且采用四面體四節(jié)點單元進行網格劃分,故計算出的固有頻率值會偏高冤。前5階固有頻率及振型描述見表1。
表1 油底殼前5階固有頻率及振型
該發(fā)動機的第1 階次激振頻率為160Hz,由于結構進行了部分簡化,故油底殼前4階固有頻率都大于發(fā)動機的第1階激振頻率,第5階固有頻率由于迭代計算的原因,出現了頻率值較低的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