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西軟件園多重安全檢測下載網(wǎng)站、值得信賴的軟件下載站!
軟件
軟件
文章
搜索

首頁西西教程軟件使用 → Total Commander使用心得

Total Commander使用心得

相關軟件相關文章發(fā)表評論 來源:西西整理時間:2011/5/19 10:55:20字體大小:A-A+

作者:不詳點擊:483次評論:0次標簽: TotalCommander 使用心得

  • 類型:遠程監(jiān)控大。4.6M語言:中文 評分:5.7
  • 標簽:
立即下載

Total Commander下載地址:http://www.elephantinaurance.com//soft/27161.html

一、引言

1. 緣起

TC好像不能去掉標題欄和菜單欄,有沒啥辦法可以做到?

這樣的界面,我認為,并無長期實用的價值。但技術上是能做到的。并且,引申來談,可以加深對軟件和應用的理解。

所謂“一圖勝千言”。上圖就是最簡界面的TC——就是——完全看不出是TC的TC。這倒和Vim一個光禿禿的窗口,有著同樣的風情。套用時興的句式,就是你看或不看——那些熟悉的界面元素都不在眼前;你知或不知——那些強大的功能就一直等在后面。

如果僅關注答案,問題到此已可結束。但為了背后的道理,并為了免除更多問題,在這一圖片背后,可能更需要千言萬言的描述。

二、如何實現(xiàn)最簡界面的 Total Commander ?

1. 基本做法

① 選項設置:眾所周知的第一步,就是通過TC的配置界面取消相應元素的顯示:配置→選項→外觀,取消勾選要隱藏的內容(如工具欄、當前文件夾、狀態(tài)欄等)。
② 變雙面板為單面板:將左右兩個面板之間的分割線,向右側拖動到極限位置。
修改配置文件:增加如下2行,分別消除主菜單、開始菜單,總體實現(xiàn)菜單欄隱藏:

[Configuration]
Mainmenu=%commander_path%\LANGUAGE\none.MNU
RestrictInterface=1

借用 AutoHotkey:“WinSet, Style, -0xC00000, A”——簡單一句AHK腳本即可隱藏活動窗口的標題行。

2. 補充建議

上面的做法已經足夠。但在遇到意外時,很難處理。因此,從實踐角度,還有如下輔助建議。

建議①:為TC增加相應快捷鍵

在TC配置文件中加入如下3行:
[Shortcuts]
CA+O=cm_Config
CA+P=cm_ConfigSavePos
CA+Q=cm_ConfigSaveSettings

效果:
按下 ctrl+alt+o 即可進入配置界面,以備不時之需。
按下ctrl+alt+p, ctrl+alt+q 保存當前的窗口位置和設置,以確保TC下次重啟后仍保持最簡狀態(tài)。

建議②:使用完整的AutoHotkey腳本

功能:按 win+F11 ,使當前活動窗口的標題行,在隱藏/顯示狀態(tài)之間切換。——該腳本值得喜歡折騰程序界面的所有用戶關注。 (感謝Lin、xcv58、xell)

#f11::
WinSet, Style, ^0xC00000, A
WinSet, Style, ^0x40000, A
return

注:
WinSet, Style, ^0xC00000, A 用來切換標題行,主要影響是無法拖動窗口位置。
WinSet, Style, ^0x40000, A 用來切換sizing border,主要影響是無法改變窗口大小。

三、從最簡界面的 Total Commander 看到更多

1. 軟件的定位與發(fā)展階段

網(wǎng)友希望TC能像Chrome一樣簡潔。這兩者都是優(yōu)秀軟件,互相參照十分有益。但同時也要看到,它們在定位、成熟階段方面存在很大不同。

定位:Chrome 定位于普通用戶(所以,安裝目錄也不容易更改),默認使用方式(配置、界面)適合多數(shù)用戶;而 TC 從來沒期望成為多數(shù)人的工具,即便是追求效率的用戶,也未必全適合TC。

個性化方式:Chrome 往往是通過擴展、參數(shù)為 Geek 實現(xiàn)個性化,而非內置在程序本身的設計中,并且其優(yōu)先級永遠排在第二位。而 TC 則在增加任一特性的同時,便提供了啟用該特性的不同方式。即Chrome的個性化是“有余力才做”,TC的個性化則是原生的基因。

發(fā)展階段:TC是“超成熟”產品,它不但到達了自身的極致,也達到了此類軟件的極致。這種極致,帶來了兩種看似矛盾,實則合乎辯證法的結果。一方面,軟件難有激動人心的新特性,作者為難,用戶也略感失落。另一方面,即便是最資深的用戶,也能在遇到新需求、做新研究時,從舊特性中發(fā)現(xiàn)新的解決方案。也就是說,軟件本身的進步空間近乎于無,但留給用戶的發(fā)揮空間卻近乎無限!@種境界的軟件,唯 TC、AHK、Vim/Emacs 而已;三者之中,又以 Vim/Emacs 為最。而 Chrome 雖然短期發(fā)布諸多版本,但遠未成熟。這既決定了它的操作個性化不可能滿足Geek的需求,又預示了它未來發(fā)展的不可限量。

為了讓非TC、非Vim用戶也能直觀理解“極致”,再舉幾例:
* BlackBerry的瀏覽器地址欄:按一下 backspace 鍵,www 就會整體刪除——不用連續(xù)按3次。
* 自然碼輸入法:“shift+數(shù)字”輸入符號時,左右shift鍵可區(qū)分定義,比如左shift生成全角符號,右Shift生成半角符號。

其實,發(fā)展階段不僅要看產品自身,還要看該產品類別的大環(huán)境。隨著跨平臺、搜索技術的興起,我們可以更直接面向信息,面向應用,而減少對“文件”的依賴。未來的IT用戶,會管理知識,管理日程,管理聯(lián)系人……即管理內容,但幾乎不用管理“文件”。如果不明白這點,請向后看:今天的我們,在管理文件,而不需要向初期計算機用戶那樣管理磁盤、磁道、扇區(qū)…… 而瀏覽器,盡管看起來已經多年沒有重大更新,但有了敢于重新定義媒體格式甚至互聯(lián)網(wǎng)協(xié)議的 Google 介入,仍然可能發(fā)生重大改變。

產品的個性化程度、成熟度不同,也就決定了尋找問題的方向不同。一類只等期待作者改進,一類卻給了用戶無限空間。這和我以前總結,“Windows下的好軟件是選出來的,Unix下的好軟件是配出來的” 也有相通之處。

2. 更理想的世界是什么樣的?

(1)觀察事物有兩個視角

觀察軟件——其實不僅是觀察軟件,觀察事物都有兩個視角:除了“制造者的視角”,更有一個“使用者的視角”。從量上,我們的直覺就可以判斷,后者的數(shù)量和頻率,都高達前者的數(shù)十甚至百千萬倍。從性質上,使用才是根本,因為一切生產的最終目的,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。而這個過程,正是在“使用”中實現(xiàn)的。但長期以來,后者總得不到足夠重視。其原因,與產品復雜之后的信息不對稱有關,也與實際話語權、話語被稀釋的程度有關?墒,越因為如此,我就越覺得后者的重要。或許,這一傾向,在我的畢業(yè)論文中已有體現(xiàn):關注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不從生產者角度,而從消費者角度。

(2)所知少,也可以所見多

回到正題,就是:要了解軟件,未必要懂開發(fā)和編程。只要思維清晰,不具備某些知識也可能成為優(yōu)勢——因為相比他人,你減少了束縛,消除了知障,可以直面一個理想的世界。

A 看熱鍵與鼠標手勢。當你面對多個程序的熱鍵沖突、自定義程度或強或弱、對全局熱鍵的爭奪…… 關于鼠標手勢,大多數(shù)軟件不支持,各瀏覽器又要分別定義方案,分別增加原生代碼或借助擴展實現(xiàn)…… 這時,我會認為:操作系統(tǒng)(比如Windows)應該提供一個中間層。讓它站在用戶和應用之間,對用戶的動作——包括鼠標的點擊、拖拽、手勢,包括鍵盤的普通輸入、連擊、長按、組合——做出翻譯,在不同情況下(比如視激活窗口,視打開的程序,甚至視時間),匹配到各程序的不同內部命令上。

B 看輸入法和翻譯軟件。再如,輸入法與編碼規(guī)則、詞庫應該是分離的。舉例,王永民老師的最大貢獻在于五筆編碼的發(fā)明和推廣;周志農老師則既在雙拼、自然碼的編碼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,又做出了強大的輸入法平臺。詞庫,根本應該是語言學家的事。同理,翻譯軟件或詞典軟件,也應該是程序平臺與詞典分離,且形成標準。否則,個人軟件要么無法得到詞典,要么只好不遵守版權規(guī)則。所以,當我聽到“喜歡xx輸入法因為大詞庫”“喜歡xx詞霸因為詞典多”這類說法時,我知道這個世界距離理想境界還很遠。

C 看blogger有所為有所不為。再如,我很長時間都拒絕在博客上添加“分享”按鈕的建議。理由是,這是用戶的操作,應該通過用戶瀏覽器的功能(或擴展、小書簽)實現(xiàn),而不應由作者提供。作者只應當提供內容。正如我在郵件中說過,所謂的blogger,核心是writer,其次也應該是editor。如果ta成為了html,css,wordpress,域名注冊,空間購買的專家,那真是人力的極大浪費。世之不如意事,十常居七八。當不能把這些當作常態(tài),要看作迫不得已,要看到理想境界,F(xiàn)面,我對css,都要產生厭離之心了。我認為,理想的情況是,wordpress有一套規(guī)范的語義標簽,blogger只須關注這些,無須擴展到css。然后,讀者無論訪問網(wǎng)頁,還是在rss閱讀器中,都可以調用獨立第三方或自定義的css,按照自己的樣式來閱讀。

(3)AutoHotkey 的重要地位

再次回到正題,我認為 AutoHotkey 和 StrokeIt 這樣的通用軟件,對 Windows 平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。它們不僅是一款軟件,而是為熱衷自定義的用戶,創(chuàng)造了一種新的Windows應用結構,即實現(xiàn)了上文中提到的介于用戶和程序之間,從動作到命令的解釋層。所以,盡管實現(xiàn)Gvim的透明度、置頂、全屏有專門的擴展,我仍采用ahk方案。因此,在實現(xiàn)TC無菜單化的過程中,我也很滿意TC沒有提供這種違背Windows標準窗口風格的功能,而安心用萬能的ahk實現(xiàn)。正如在某文中所說,「圣人者,方而不割。君子者,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。AutoHotkey者,入門易而妙用無窮,在用戶與windows程序之間飛舞往返,行天使之善,精靈之魔力!

(4)總結

理想世界不是一個新話題,早就被多位哲人思考過。因此,我也沒有新答案,而是對先人觀點的重述和重新理解。用4個字概括,就是 提倡分工。原因:分工 → 專業(yè)化 → 更高效率。

既是舊觀點,那就可以找到淵源。知識豐富,了解IT新技術者,會看到“內容與展現(xiàn)分離”(separation of document content from document presentation)。新知識少,但讀過舊經典者,會看到200多年前《國富論》的“勞動分工論”(Division of labour has caused a greater increase in production than any other factor. The Wealth of Nations by Adam Smith),甚至更早中國先賢的思想。這再次證明:所知少,并不妨礙所得多;關鍵在是否思考,是否領悟。

    相關評論

    閱讀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? 已有人給出評價!

    • 8 喜歡喜歡
    • 3 頂
    • 1 難過難過
    • 5 囧
    • 3 圍觀圍觀
    • 2 無聊無聊

    熱門評論

    最新評論

    發(fā)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(0)

    昵稱:
    表情: 高興 可 汗 我不要 害羞 好 下下下 送花 屎 親親
    字數(shù): 0/500 (您的評論需要經過審核才能顯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