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李將軍回來李白的詩是什么?記李將軍歸來李白的詩是真的嗎?最近網(wǎng)上瘋傳一首《記李將軍歸來》的詩句,據(jù)說還是李白寫的。那么記李將軍回來,李白的詩是什么?記李將軍回來來李白的詩是真的嗎?快來看看到底是什么情況吧!
記李將軍歸來李白的詩原文版:
唐代李白的《塞下曲六首》
五月天山雪,無花只有寒。
笛中聞折柳,春色未曾看。
曉戰(zhàn)隨金鼓,宵眠抱玉鞍。
愿將腰下劍,直為斬樓蘭。
天兵下北荒,胡馬欲南飲。
橫戈從百戰(zhàn),直為銜恩甚。
握雪海上餐,拂沙隴頭寢。
何當破月氏,然后方高枕。
駿馬似風飆,鳴鞭出渭橋。
彎弓辭漢月,插羽破天驕。
陣解星芒盡,營空海霧消。
功成畫麟閣,獨有霍嫖姚。
白馬黃金塞,云砂繞夢思。
那堪愁苦節(jié),遠憶邊城兒。
螢飛秋窗滿,月度霜閨遲。
摧殘梧桐葉,蕭颯沙棠枝。
無時獨不見,流淚空自知。
塞虜乘秋下,天兵出漢家。
將軍分虎竹,戰(zhàn)士臥龍沙。
邊月隨弓影,胡霜拂劍花。
玉關殊未入,少婦莫長嗟。
烽火動沙漠,連照甘泉云。
漢皇按劍起,還召李將軍。
兵氣天上合,鼓聲隴底聞。
橫行負勇氣,一戰(zhàn)凈妖氛。
譯文
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飄灑,看不見花朵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。 笛子吹著《折楊柳》的曲調(diào),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。 拂曉時分隨著號令之聲作戰(zhàn),晚上枕著馬鞍露宿入眠。 只愿用腰下懸掛的寶劍,為君王過關斬將,打敗敵人。 我軍向北方荒遠地帶進軍,因為那里的游牧民族經(jīng)常南下侵擾。 橫曳戈矛前往戰(zhàn)場,身經(jīng)百戰(zhàn),只是因為受皇恩眷顧太深了。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團而食,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曠野。 什么時候才能打敗敵人,然后就可以高枕無憂呢? 駿馬像狂風般地馳騁,在清脆的馬鞭揮動聲響中,飛快地奔出了渭橋。 我們?nèi)蔽溲b離開京城開赴邊疆,奉命前去擊破前來侵擾的匈奴。 敵人的隊伍被瓦解,邊境的危機被解除,敵軍的營寨已空無一人,戰(zhàn)爭的氣氛消失了。 成就大功而畫像麒麟閣的,只有霍去病一人。 白色的駿馬,多沙的邊塞,細碎的石粒,這一切都是因你而夢魂牽繞的。 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,我遠遠地思念戍守邊疆的你。 秋天螢火蟲滿紗窗地亂飛亂撞,月光照在我的閨房前久不離去。 梧桐葉在秋天里被摧落,空落的沙棠枝更讓人心感蕭條。 常常獨自吟唱著《獨不見》,雖然流下了許多傷心的淚水,可是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。 匈奴為掠奪秋季豐收的糧食而悍然入侵,朝廷派出軍隊抗擊。 將軍受命出兵,戰(zhàn)士們行軍到塞外,在龍沙一帶暫時安營扎寨。 邊塞的月光伴著弓影,胡地的雪霜拂過劍鋒。 戰(zhàn)士們還遠沒有進入玉門關,少婦們不要長聲感嘆。 烽火在沙漠深處燃起,連綿直到甘泉宮,照亮了甘泉宮上空的云層。 漢武帝握劍拍案而起,回頭召來李廣將軍。 戰(zhàn)斗的氣氛彌漫著天空,震天的鼓聲,連山坡底下都可清晰聽聞。 橫行戰(zhàn)場靠的是勇敢的氣魄,在將士們的奮勇拼殺下,一仗就消滅了敵人。
這是李白的塞下曲,李白沒有寫過李將軍歸來,至于為什么要叫李將軍歸來,大概是由于漢名將李廣。君不見沙場征戰(zhàn)苦,至今猶憶李將軍。
燕歌行
作者:高適
原文:
開元二十六年,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;作《燕歌行》以示適,感征戍之事,因而和焉。
漢家煙塵在東北,漢將辭家破殘賊。
男兒本自重橫行,天子非常賜顏色。
摐金伐鼓下榆關,旌旗逶迤碣石間。
校尉羽書飛瀚海,單于獵火照狼山。
山川蕭條極邊土,胡騎憑陵雜風雨。
戰(zhàn)士軍前半死生,美人帳下猶歌舞。
大漠窮秋塞草腓,孤城落日斗兵稀。
身當恩遇常輕敵,力盡關山未解圍。
鐵衣遠戍辛勤久,玉箸應啼別離后。
少婦城南欲斷腸,征人薊北空回首。
邊風飄飖那可度,絕域蒼茫更何有。
殺氣三時作陣云,寒聲一夜傳刁斗。
相看白刃血紛紛,死節(jié)從來豈顧勛。
君不見沙場征戰(zhàn)苦,至今猶憶李將軍。